2021年12月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葡萄酒学院”和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国家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
一、学院概况
河北省具有适宜葡萄酒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碣石山产区和怀涿盆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重要产区。秦皇岛昌黎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是《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中确定的七大产业聚集区之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葡萄酒已成为河北省特色支柱产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依托葡萄酒产业聚集区的区域优势,坚持“素质与技能并重、学校与社会结合”的办学理念,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围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推进“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学院与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和企业合作,形成政校企合作新机制,于2017年9月设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葡萄酒学院,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与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朗斯酒庄(秦皇岛)有限公司、茅台葡萄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等单位共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葡萄酒学院揭牌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授权领域,有国家葡萄与葡萄酒检测中心联合实验室、河北省果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科研平台11个,近五年取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酿酒工程专业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和河北省一流建设专业点,发酵工程是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018年,学院联合国内十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成立了“河北省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9年申请获批了“秦皇岛市葡萄与葡萄酒重点实验室”。2020年,学院与省内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并获批了“河北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经过多年发展,酿酒工程专业结合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成果显著,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高度匹配,已成为河北省优势特色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葡萄酒学院架构
获批建设以来,学院围绕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要求,在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平台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了相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获评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平台“2022年度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案例”。
2022年度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案例
二、学院专业情况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和十余家省市级科研平台,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分别占比62%和31%,并聘请益海嘉里和正大集团十余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校企共建课程教师。培养过程注重产教融合,与益海嘉里、正大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展模块化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可从事食品相关的生产加工、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和政府行政监管岗位,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31.45%。往届毕业生有很多成长为大型企业高管和行业精英。
教师送学生到企业实习 学生参加专业竞赛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全国第一批、河北省第一个开设的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具有现代食品质量安全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能从事食品加工及质量控制、食品工程及工艺设计、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生产、食品质量检测与监督管理、食品研究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分别占比77.8%和44.5%。毕业生适合到政府机关、海关系统、食药监系统、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食品企业品控、质检部门和科研院所从事相关工作,也可考取国家公务员(5%左右)或考研(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33.73%)、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每年有多人考取“双一流”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有多人到中粮集团,正大食品,好丽友,汇源集团、金海粮油等大中型企业工作。
本校硕士研究生毕业 学生到秦皇岛海关学习
3.酿酒工程专业
酿酒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葡萄酒学院”核心专业,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葡萄酒”。 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57%,博士占比71%。专业秉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结合葡萄酒产业区域优势,聘任企业一线专家(技师)担任实践导师,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酿酒、食品等相关方向的生产加工、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升学深造,每年有多人考取985、211等一流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7.06%。
现代产业学院启动仪式 葡萄酒实训中心
4.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是当代高科技主要领域之一的工程技术性学科,该专业专任教师的博士占比为83.3%。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并开展专业与科研技能训练。毕业生可在生物制药、疫苗、生物试剂等公司从事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工程菌株选育及研发等工作;在食品与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疾病控制中心、进出口检验等部门从事技术、检验与行政管理工作;在高等科研院所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或出国深造,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0.96%。
实验室实践锻炼环境 金海粮油校企合作签约
三、学院发展举措与成效
1. 深度融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以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牵引,以培养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推进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并实施“校企融合、教练融合、招就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融合”是指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为原则,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共育人才。
与茅台葡萄酒公司合作交流
“教练融合”是指采用“三级递进式”教学方式。第一级,重构农、工、文、法等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教材和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第二级,从产业链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出发,根据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季节性适时安排专业实践课程,采用学生顶岗、田间和车间的现场实境教学方式传授理论和技能,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第三级,由企业专家“师傅”手把手传授,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实现“教、学、做、练、评”一体化。
“三级递进式”教学方式
“招就融合”是指“招生即就业、入校即入厂、学生即员工”。以校内葡萄酒实训中心为基础,开展“模拟工厂”实境教学,设置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岗位,学生入学后应聘参与实境工作,实行岗位轮转,学业内完成全岗位实践,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种身份递进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完善渐进式实岗育人。
学生企业实习
2. 修订培养方案,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注重人才培养的内在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适应性、开放性与前瞻性,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由高校专家、教学名师、企业专家、优秀校友、在校生五部分人员组成论证小组修订培养方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了毕业要求分解指标,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确定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为宗旨,制定模块化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从学生到员工、从校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1~3学期主要开设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4~6学期以专业核心课程和模块选修课程为主,四年级以企业车间教学和实践为主。构建课程实验教学、课程教学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生产实习及综合实习等四年不断线的强化实践锻炼体系。选修课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两个模块,一是葡萄酒模块,另一个是其它酒类模块,包含蒸馏酒、其它发酵酒等,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模块化按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可使学生毕业时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3. 课程共建,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推进“引企入教”,贯彻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校企共建课程建设,选聘企业高管、一线技术专家作为外聘教师与学院教师组建校企共建课程教师团队。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使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育人为主题的新型师生、生生关系,突显学习者中心地位。
通过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授课方式,构建“校中厂、厂中校”形式,深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把课堂设在校内实训中心和企业生产车间,让学生下基地、进车间,在情境教学氛围下传授理论和技能,逐渐形成了认知实习、现场教学、校内实训、车间课堂、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学训交替”,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
教学方式上积极开展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采用“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即把教学活动分解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个人预习后小组讨论;课上先通过提问或手机答题考核预习或复习效果,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深入讲解、补充、总结;课后巩固检验和辅导。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4. 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围绕葡萄酒生产各环节要求,学校为产业学院建设了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葡萄前处理车间、葡萄酒酿造车间、葡萄酒贮藏车间、葡萄酒冷冻及后处理车间、葡萄酒封装车间等。采用“校中厂”的模式,让学生在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之前,在校内参加涵盖全生产流程的实践。
学院与企业共同探讨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效。引入“厂中校”的运行模式,采用学徒制,使学生到企业轮岗学习,实现考核评价由专职教师与企业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深化校企合作,与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朗格斯酒庄(秦皇岛)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葡萄酒企业建立了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根据生产实际分季节、分年级到企业参加涵盖酿酒葡萄栽培与采收、葡萄酒酿造、葡萄酒贮藏管理、葡萄酒分析检验及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实践锻炼。
酿酒葡萄栽培
5.专兼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注重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设置专门岗位,聘请企业骨干、技术和管理人才担任产业教授,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通过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编教学大纲、教学能力培训、共编教材、共同担任校内相关课程讲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等教学活动,提升企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另外,通过向企业派送科技特派员、选派校内青年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等方式让教师走进企业,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人员互派、资源共享,支持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双向流动。接收企业技术骨干到学院进行理论深造,从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学院拥有省葡萄保鲜加工创新团队,在人才培养和地方科技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平台共享,提升产学服务水平
与合作单位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目前建有国家葡萄与葡萄酒检测中心联合实验室、河北省果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酿酒葡萄创新驿站、河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技术服务中心等10余个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中心。在企业建设“科技工作驿站”、“专家工作站”,为教师科研、培训、成果转化以及学生实习提供条件。与企业共建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服务、学生创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积极整合资源,成立由高校、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等联合组建的河北省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葡萄酒产业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葡萄酒学院组织会议
7.共建共管,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将产业学院的建设纳入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相应的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落实相应的管理责任。
理事会负责对学院办学过程中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决策。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理事6人,聘任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单位的知名人士担任名誉理事;每一届理事会任期三年。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主持院务委员会会议,组织讨论和制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科研平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等具体事项。产业学院设院长1名,常务副院长1名,副院长2名,其中至少1名副院长由企业人员担任。产业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建设办公室,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由行业专家和教授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包括办学中有关专业设置、专业群和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行业企业专兼职教师选派、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
四、创新与特色
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冀,服务全国,以葡萄与葡萄酒需求为导向,构建与酿酒葡萄生产、葡萄酒酿造、葡萄酒营销等产业链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产业学院建设目标明确,定位精准,为行业企业输入高质量人才的同时,汇集校企双方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充分发挥学院和企业的优势,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优化“学院—基地—产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个“无缝”对接,即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对接、专业实践与升学、就业对接。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中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为企业量身打造高素质专门人才
五、应用与推广
多年来,学院聚焦葡萄酒产业前沿,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先后与昌黎地王酿酒有限公司、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朗格斯酒庄(秦皇岛)有限公司、秦皇岛金士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秦皇岛仁轩酒庄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葡萄酒贮藏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学院以服务京津冀为重点,与河北金融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保定学院、邯郸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交流,努力为同层次院校培养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进行示范。产教融合育人成效被《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
《河北日报》宣传报道
六、未来展望
学院秉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结合葡萄酒产业区域优势和对人才的需求,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开展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着力专业品牌与产业品牌有效结合,坚持葡萄与葡萄酒教育先进理念,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实践技能强、创新意识浓、岗位适应快”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及文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助力产区产业发展。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要素在于“产教融合”,其发展离不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学院核心专业酿酒工程设立的目的即服务于区域特色葡萄酒产业。经过多年来与行业企业在教学、科研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系统分析、了解了产业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变化,学院的人才培养不断适应企业的要求,逐步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抓手在于“管理创新”。应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禀赋特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建设过程中探索了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管理模式。但还需要要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将教学、产业、学管三大体系的管理纳入管理体制,建立“教育、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统筹企业融合教育的途径,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现代产业学院管理的一体化局面。
展望未来,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坚持“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定走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特色办学以及新工科建设之路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和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为提高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024年10月更新)